外伤或手术之后的创面修复方法,避免留下严重疤痕

[复制链接]
查看: 720|回复: 0
发表于 2023-9-26 21:30:2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IP:天津
外伤或手术之后的创面修复方法,避免留下严重疤痕



文章摘要:痕的形成过程,也是创面的愈合过程,为避免和减少瘢痕的形成,必须把促进创面愈合放在首要的位置,如应用各种促进创面愈合的方法,促进创面愈合。
  (1)创面修复方式:创面较小以直接缝合对齐创缘为好。创面较大、较深时采用皮瓣修复较皮片移植效果好,若让其自行愈合,瘢痕增生必定严重。用自体或异体培养的表皮细胞移植于Ⅲ度烧伤创面,因缺乏真皮层,创面易趋向瘢痕化;若给予断层皮片移植,创面收缩减轻,肌成纤维细胞减少,瘢痕增生减少;若给予全厚皮移植,创面收缩最小,肌成纤维细胞消退最迅速,瘢痕增生最不明显。

  (2)伤口闭合方法:与缝合方式、缝合材料和缝合松紧度等有关。
  缝合方式:不同情况下,应采用不同的闭合伤口缝合方法,如间断缝合、褥式缝合、皮内间断缝合、减张缝合等,以期获得最佳的愈合和最小的瘢痕。其中,间断缝合是整形外科最基本和常用的闭合伤口的缝合方法,它可以使皮肤创缘对合整齐,创缘两侧组织高低、厚薄经调整后趋于一致,并利于分次拆线;连续缝合也是一种常用的缝合方法,优点是节省时间,缺点是必须集中拆线;褥式缝合有增加创缘对合接触的组织量及一定的减张作用,故有利于伤口的愈合。但应注意不要缝合过宽、结扎过紧。为了避免皮肤表面出现针孔痕迹,可行创缘真皮内缝合,表皮因此也自行对合,这种方法称之为皮内缝合。
  缝合材料:分吸收和不吸收两种缝合材料。可吸收缝线目前多为肠线、铬肠线和合成材料,优点是深部缝合后不必拆线可自行吸收,其中以合成纤维制成的缝线可操作性能、强度佳,组织反应轻。不吸收缝线,常用的有丝线、人工合成高分子类尼龙线、涤纶线等,以后两种缝线较佳,它们虽不吸收但在组织内引起的反应很轻微,目前普遍使用。应以伤口张力大小和部位不同而选用缝线粗细,通常小针细线引起的缝合创伤小,瘢痕反应当然也小。目前有学者使用生物的和合成的粘合材料,以图替代缝合线,对预防瘢痕增生有一定的作用。
  缝合松紧度:皮肤缝合要求松紧适度,达到创缘完全接触、整齐对合为宜。偏紧,有碍创缘血供,不利愈合,增强瘢痕增生。力量不够,或线结松动而使创缘不能完全接触和整齐对合,也影响愈合和增剧瘢痕增生。
  (3)拆线时间:当伤口经缝合后已初步愈合,伤口相合的力量超过伤口两侧的张力,在没有缝线的协助下,伤口也不会裂开时,即可拆除缝线。因全身状态和局部条件的不同,拆线的日期也不同。拆线早,可减轻缝线反应,减少瘢痕形成;而过早,仅依靠细胞间的结合、蛋白间粘合和纤维素间的聚合,伤口闭合的强度尚不足,有伤口裂开之虞;拆线晚,可避免伤口裂开,但缝线反应强,增加了瘢痕增生,在伤口缘两侧留下明显的缝线及针孔痕迹。
  正常情况下头面颈部伤口缝线宜在术后5~7天折除,躯干、四肢部位7~10天折线,张力较大部位如关节部、低垂的足部10天以后拆线。皮片移植的缝合线约于术后10天拆除;全层皮肤游离移植拆线可延至术后14天。皮瓣移植10天左右拆线。为减轻缝线反应,减少瘢痕形成又无裂开之虞,可采用分期间断拆线。非正常情况下,如全身性营养不良和糖尿病等全身性严重疾患、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、抗肿瘤药物、免疫抑制剂等,术区存在瘢痕,术前曾施放疗,有静脉曲张等,拆线时间应后延。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精选推荐

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